【摘要】近年來,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本文通過闡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對英語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期推動學生的全面綜合長遠發展。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職英語;英語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徐桂榮(1986.08-),女, 吉林延邊州人,延邊體育運動學校,中專講師,研究方向: 英語教育。
一、 引言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當下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但是很多中職英語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沒有充分認識到當下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解讀,在分析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深入探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習者在英語習得過程中所掌握和提升的知識、能力、道德修養、價值觀等。它涵蓋了四個方面內容: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1.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進行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這一能力成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過去經典的語言技能只談論聽、說、讀、寫,而現在多了一個“看”,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料、資源,通過“看”獲得第一手和最新信息成為學習者語言能力的另一必備技能。學習者可運用并整合這些語言技能傳遞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進行人際交流。
2.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學習者對中外文化和對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修養、情感態度和行為品質。培養學習者文化品格有助于加強其國際文化理解、國家文化認同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鑒別能力,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態度和價值觀。
3.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跨文化思維能力,這一品質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思維能力,而是指與英語和英語學習有緊密關聯性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習者思維品質,有助于其形成獨有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學會從不同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
4.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積極調適學習策略,主動拓寬學習渠道,努力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品質,也是對英語學習的一些認知和態度。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習者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是學習者自主學習、合理有效學習、可持續學習的必要條件。
三、中職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當今的中職學校入學門欄低,學生幾乎是中考失利被淘汰下來的,而這些學生中考分數不達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語成績所導致的。大部分學生英語詞匯量遠達不到初中畢業要求,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也相當薄弱,對英語語法更是望而生畏。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中職生普遍對英語缺乏學習興趣,不愿背單詞,排斥閱讀,討厭寫作,恐懼語法。而且大部分中職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足夠的重視,認為英語與自己將來的工作與前程無關,因此忽視英語課堂,作業應付了事,考試只求及格,久而久之,英語越來越差,越差就越不感興趣,形成了惡性循環,對英語學習沒有任何期待,這些都成了中職生英語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
3.教學方法枯燥單一。目前中職英語教學方法相對枯燥單一,課堂乏味,缺乏活力,教師授課無趣,單詞靠領讀,閱讀變講解,口語、聽力、寫作被忽視甚至省略。長此以往,這些已經形成了中職英語課堂比較固定的教學方式,學生不愛聽、聽不懂,教師不愛講、講的累,這使得英語整體教學效率低。
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中職英語教學策略
1.夯實基礎,提高語言能力。有必要從48個音標開始教起,學生掌握了48個音標,也就掌握了讀音規則,才能讀準單詞,掌握單詞的準確讀音對背誦單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教師可以放慢新課速度,減少一堂課教學目標和任務,由簡入繁,讓學生不再抵觸和恐懼英語,慢慢對英語學習產生信心和興趣,然后逐步開展聽力、詞匯、閱讀、寫作的系統練習。但是,教師單純依靠講述,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圍繞語言能力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能力。例如:筆者在教授《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高等教育出版社)Unit 1 “Nice to meet you!”這一單元時,創設了開學時學生初入中職校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碰面時互相問候的場景,也創設了學生在新班級與新同學互相自我介紹、聊天等場景。在教授Unit 3 “How much is it?”時,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兩件及以上實物商品,再分組學生,創設購物場景。在教授Unit 6 “Can I take your order?”這一單元時,創設了在餐館點餐、評價食物及餐館等場景。各種場景的創設,使得英語課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場景的體驗交流中,學生會發現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查缺補漏,重鑄基礎,從而真正走進豐富多彩的英語世界。
2.巧用素材,拓展學生文化品格。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門語言都包含著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學習者如果想真正地理解英語并靈活運用英語,除了要學會語言知識,還要掌握語言背后所隱藏的文化,使學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國家民族的情感、文化現象和價值觀等。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至關重要。例如,在《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1 “Nice to meet you!”中涉及入學伊始,同學們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此時向學生介紹中西方國家起名規則、歷史與區別,在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中引入中西方國家餐桌禮儀的差異、時間觀念差異、見面問候差異等,通過讓學生對非母語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拓展學生文化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也使其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態度和鑒別能力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問題引領,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語言和思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都要借助思維,同時,促進思維的發展,又要憑借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必備能力,這一品質對學生分析思考能力、推理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產生很大的影響和作用,正所謂“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發展和提升訓練。如在《英語基礎模塊》第二冊(高等教育出版社)Unit 3 “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中兩篇招聘廣告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先帶領學生朗讀文章,同時解決生詞、語法等問題,之后,結合文章循序漸進地提出幾個問題,如這兩則招聘廣告分別是由什么公司發布的?公司對應聘者的要求是什么?應聘者信息中誰符合招聘要求?不符合招聘要求者缺少哪方面資格或條件?你認為應聘者的哪一條資格或條件對該公司最重要?如果你是這兩個公司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你會對應聘者提出哪些要求?如果你是其他公司如軟件公司、服裝公司等的負責人,你會希望應聘者具備什么條件?為什么?通過這樣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度,有效鍛煉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策略指導,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中職生的發展基石,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延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授之以漁”,而不是單純的“授之以魚”,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方法和技巧。比如,在教授音標時,筆者向學生介紹發音方式、規律及口腔、咽喉等相對應的發音部位的發音要領,使學生更輕松、更精準的讀出音標;在詞匯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單詞的發音規則、構成規則,利用音形結合的方法拼讀單詞,提高對單詞的記憶效率;在閱讀教學中,強調不要過于拘泥每個單詞的意思,通過讀題干、關鍵詞進行定位,鎖定答題區間等方法提升閱讀效率。另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高質量的學習網站,讓學生有更多的渠道獲得知識。學生通過對各種學習方法和技巧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習效率,增加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對英語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態度。
五、結語
總之,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中職英語教學面臨新的壓力與挑戰。英語教師應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教學策略,充分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綜合、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建娣.核心素養下的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策略[J].職業,2020 (28):82-83.
[2]楊婷.核心素養要求下的中職英語教學策略探索[J].現代交際, 2020(5):201-202.
[3]董慧.巧用課堂教學活動,提升中職生英語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2020(3):23-24.
[4]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