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online2.tingclass.net/lesson/shi0529/0009/9857/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mp3
https://image.tingclass.net/statics/js/2012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11月20日閉幕。與會各方批準設立期待已久的損失與損害基金,幫助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國家。
A long-awaited "loss and damage" fund to help those countries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was approved on Nov 20 at the end of the 27th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27)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知識點】
《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的國際公約,于1992年5月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通過,同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首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期間開放簽署?!豆s》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奠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
《公約》明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負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但未能就發達國家應提供的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等問題達成具體協議。
《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加時一天一夜后,于11月20日上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閉幕。大會就《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落實和治理事項通過了數十項決議。本次大會在發展中國家高度關切的適應、資金及損失與損害問題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其中,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成為一大亮點,大會也決定啟動建立全球適應目標框架。
【重要講話】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必須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合作。
I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and transitioning toward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must be upheld.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rovide funding, technology and capacity-building suppor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on green finance.
——11月15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發表講話
【相關詞匯】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氣候變化
climate change
氣候適應型社會
climate-resilient society